另外,略萨还获得过1994年塞万提斯奖、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等殊荣,代表作品有《绿房子》、《酒吧长谈》、《世界末日之战》等等。
代表作品《绿房子》《酒吧长谈》《公羊的节日》
1936年3月28日,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出生在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首府亚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家庭。马里奥是他的名字,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的家族。不过,略萨的成长却是在玻利维亚。在略萨还没有出生的前几个月,他的父母就已经离异。1937年,1岁的略萨与母亲和外祖父一起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邦巴,在那里度过了幼年时光。略萨的父亲有一处棉花种植园,所以略萨的童年生活并不穷困,在略萨的回忆中,这段生活已经“小康而且具有贵族气息”。不过,当时家人告诉略萨,他的父亲已经过世。
1946年,略萨的外祖父被派回秘鲁,举家迁回。随后,略萨随母亲移居首都利马。在这里,略萨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二人复婚之后,略萨随父母住在利马郊区,在略萨的自传中,“我的童年”噩梦自此开始。略萨后来回忆,“他怨恨我的‘架子’,怨恨他的儿子”,父亲对略萨进行了辱骂和殴打。最终,14岁那年,父亲将略萨送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这所学校为他的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提供了背景,其中的很多故事是残忍而且残酷的。
1947到1949年间,略萨就读于天主教中学拉萨叶学校(又译萨勒学校)。略萨14岁时,父亲将其送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1950-1952);毕业前一年,又做起了报社的实习记者。最后,略萨从军校退学,并在皮乌拉省的国立圣米盖尔中学完成中学学业。此间,略萨为当地的《工业报》撰稿;作家的第一部剧本《印加航班》也被搬上舞台。
1955年,19岁的略萨与舅妈的妹妹胡莉娅·乌尔吉蒂·伊利亚内斯(Julia Urquidi Illanes,1926年生,玻利维亚人)相恋结婚;新娘长他10岁。巴尔加斯·略萨读大学时参加秘鲁共产党组织的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台湾常称共产主义读书会),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思想家的著作,还担任过指导员,并短期加入秘鲁共产党。1960年代也热烈支持古巴革命。
1964年,一纸协议结束了略萨第一次短暂的婚姻。一年之后,略萨很快就开始第二次婚姻,这次的妻子是他的表妹帕特丽西娅·略萨·乌尔吉蒂(Patricia Llosa Urquidi),这段婚姻一直延续到现在。两人共育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后来分别成为了作家/编辑、商人和摄影师,皆事业有成。
综观略萨的小说,内容贴近现实,风格各异,体现了略萨对小说表现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主义精神。略萨的创作以结构新颖见长,他的小说在结构上都各有特点。在这个意义上,许多评论家称他的小说为“结构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结构现实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固定的写作手法,它是在反映现实时寻求结构的多样化,以全面反映现实著称。
人物评价
秘鲁国会图书馆代理馆长大卫·S·毛(David S.Mao)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通过翻译成世界许多语言的令人难忘的文学,让历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人物活起来了。”
2010年略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for his cartography of structures of power and his trenchant images of the individual's resistance, revolt, and def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