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现代三大画家:米罗——奔放的想象空间
米罗(Joan Miró) (1893-1983)
1893年4月20日,庄.米罗(Joan Miró)出生于Barcelona。他是Cataluña人。他的祖父是个手工艺人,父亲Miquel Miró是个金银匠(orfebre),母亲Dolores Farré是木匠(ebanista)之后。他从家庭和乡土中继承了坚毅和沉默寡言的性格。1977年当他接受乔治.拉亚尔采访时,追忆往事说:「我和我的父母生活得很不容易。」
在学校里Miró的成绩平平,真正使他感到兴趣的就只有绘画了。因此,他七岁就开始学习绘画的专业课程,并常常到Cataluña美术馆欣赏来自Cataluña偏僻寺院的罗马式壁画,所呈现出来的原始和纯朴之美。即使如此,他还是被迫去学习乏味的商业会计。职员生涯使他贫病交加、一蹶不振。于是,他放弃了这一切,躲到他在Tarragona (Cataluña)附近Mont-roig的农村去,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成了他的藏身之处。在他漫长的绘画生涯中,曾多次跑到这里隐居。他认为,那块土地才是他的根,他的身体不能离开它,精神更不能离开它。雅克.迪潘这样写道:「他的脚踏着这块土地,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他的眼睛把纷乱的形象整理的井然有序,并密切注视着它们微妙的变化,他那充满绘画语言的眼睛和双脚,是从Mont-roig出发,也是从Tarragona的风景出发。」事实上,Miró在Mont-roig小住之后,1912年他进入画家Francisco的美术学校。Francisco是一个教师和艺术家,在他的思想里表现了对学院派所有一切的鄙视。1913年Miró参加了San Lluc艺术社,他在那里认识了Gaudí。几年之后,他又认识了弗朗西斯.毕卡比亚(Francis Picabia)。
Miró 廿六岁前往巴黎。在他写给画家朋友E.C.里卡尔特的信中说:「我再也不回Barcelona了!除了回巴黎以外,就是到乡村去,直到我死都如此坚持。在 Cataluña没有一个画家能获得全面发展……甚至成为一个国际化的Cataluña人。」令人难过的是Miró到巴黎时身无分文,性格十分孤僻的他,为了在那里定居,产生许多问题,这时Maurice Raynal伸出了友谊之手帮了他大忙。透过Raynal,Miró才又认识了Pierre Reverdy和达达派的领袖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因此在Miró的内心,既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嘲讽,又保有着憩静和开阔。但是,在这两种现实之间徘徊了短暂时间之后,在Miró的心中,巴黎终于占了优势。也可以说,他在布洛梅大街(rue Blomet) 45号的画室占了上风。这个画室的四壁刷了白灰,一张整齐的桌子,周围摆设了许许多多的玩具,有小布偶、怪模怪样的娃娃,和正准备着色的石膏动物。在这里,Miró一个星期只正正经经的吃一顿饭。就在他住的这栋公寓里,他发现画家André Masson也住在这儿。后来他也到Max Jacob的家中,造访那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超现实主义的国度,Miró在那儿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不休之夜。
1923年,John Dos Passos和Ernest Hemingway 6开始与Miró交往。Hemingway一眼就爱上他的一幅画-「农庄」(Masía),Hemingway在匆中弄来了几千法郎买下了它。从此 Hemingway与他交往得更为密切。Hemingway在1934年「艺术手册」中说:「在这幅美丽的画里,包含了Miró在西班牙时所感受的一切,也表现了他远离西班牙而又不能重返时所感受的一切。无论是谁,都无法融汇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Miró结识Hemingway的同时也认识了Ezra Pound和Jacques Prévert、Louis Aragon 9、André Breton 10和Paul Èluard 11。此外,他同超现实主义的诗人和画家在皮耶(Pierre)画廊举办了第一次画展,1930、1931和1932年又在那里举行了画展。
-----------------------------------------------------------------
1.Antoni Gaudí y Cornet (Antonio Gaudí, 1852-1926),人称「建筑界的但丁」的西班牙建筑师,作品有: la Sagrada Familia, Palacio Güell (1885-1889), Casa Milá (1905-1910), Cas Batlló (1905-1907)及el Parque Güell (1900-1914)。
2.Francis Picabia (1879-1953),法国画家,「达达派」(dadaísmo)主要画家,喜将布片混合油画作画。1916年至Barcelona,创办「391」杂志以推广他的绘画理念。作品有El beso (1924), Udnie, muchacha americana及La danza。
3.法国诗人(1889-1960),主要作品有Poemas en prosa (1915), El tragaluz oval (1916), La mayor parte del tiempo (1945)及Mano de obra (1960)。
4.Sami Rosenstok Tzara (1896-1963),罗马尼亚裔法国作家,达达派的创始人之一,1918年发表达达主义宣言,二次大战后,文风转为稳健平实,具道德教化意味。作品有 La primera aventura celeste del señor Antipirina (1916), Siete manifiestos dadá (1924), El hombre aproximado (1931)及La rosa y el perro (1958)。
5.美国作家(1896-1970),属「失落的一代」(la generación perdida)成员。作品有: Iniciación de un hombre (1919), Manhattan Transfer (1925), El paralelo 43 (1930), 1919 (1932)及El gran dinero (1936)。1970年出版回忆录Años inolvidables。
6.美国作家(1899-1961),属「失落的一代」成员,曾参与两次世界大战及西班牙内战,喜欢危险、刺激的冒险生活。作品有: Fiesta (1926), Adiós a las armas (1929), Las nieves del Kilimanjaro (1936), Tener y no tener (1937), Por quién doblan las campanas (1940)及El viejo y el mar (1952)。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7.美国诗人(1885-1972)。
8.Jacques Prévert (1900-1977), 法国诗人,常与超现实主义派人士来往。诗常被写成歌曲。作品有:Palabras (1948), La lluvia y el buen tiempo (1953), Fatras (1965)及Imaginarios (1971)。
9. 法国作家(1897-1982),初接触达达主义,后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主要成员。1931年脱离超现实主义团体。诗作有: Los ojos de Elsa (1942);小说作品有Los comunistas (1949-1951), La semana Santa (1958)Blanca o el Olvido (1967)。
10.法国作家(1896-1966),超现实主义的核心人物, 1924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El Manifiesto del surrealismo)。作品有: Nadja (1928), el segundo Manifiesto (1929)及Los vasos comunicantes (1932)。
11.Eugène Grindel Éluard (1895-1952),法国诗人,超现实主义的创始成员,作品有: Capital del dolor (1926), La Inmaculada Concepción (1930), Poesía y verdad (1942)。
那时,并非只有超现实主义(El surrealismo)者和达达派(el dadísmo)才云集巴黎。Miró也发现了离他的绘画世界相当遥远的康丁斯基(Vasily Kandinsky)和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此外,他在塞纳-马恩省河左岸一间无名的画廊里,发现了保罗.克利的沈静水彩画。另一方面他也去接近史特拉文斯基、韦伯和瓦雷茨的当代音乐,而且也开始欣赏伟大的俄国芭蕾舞。
当他从布洛梅街搬到蒙马特山(Montmartre)后,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 、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诗人保罗.艾吕雅(Paul Éluard)和德国画家兼雕塑家汉斯阿尔普(Hans Arp)等人都成了他的新邻居。米罗也曾到荷兰去旅行,他在那里看到了Flandes的风景画和室内景画(米罗画了著名的Interior holandés I及Interior holandés II),并从中吸取精髓。这趟旅行之后,他于10月12日与Pilar Juncosa结婚。几个月以后,这对新婚夫妇就在巴黎定居了,他们住在孔本西翁一个小公寓里。手头上的钱越来越少,全面性的经济危机也影响了艺术巿场, Miró不得不放弃本来想拥有一间画室的打算。他在巴黎生活拮据,因此有时候也到Cataluña、Mont-roig和Barcelona小住一些时日。
在这一段时期里,他在纽约举行了几次画展,最后的一次画展,是1941年在现代美术馆所举行的回顾展。从那一年到1947年为止,Miró为了完成壁画,再也没有去美国。在这段时期的前十年,Miró在巴黎参加了两项大规模的公开活动,活动中毫无保留地表明了自己在艺术和政治上的立场。第一项活动是在举行「国际独立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画展上,这个展览是由印象主义博物馆所发起,汇集了在国际画展中被官方拒绝的作品。第二项活动则是他为万国博览会的西班牙共和国馆,献出一幅镶嵌画「收割者」,这是由于内战使他的祖国血流成河,Miró在这幅画中表达出他对内战的愤怒吶喊。后来他曾写信给乔治.拉亚尔提到:「对法西斯的那个时代我记忆犹新,我躲到帕耳马(Palma)这里,我对自己说:喂!朋友做好准备,你可以躺在海滩上,用棍子在沙上作画。你也可以用香烟的缭绕烟雾来作画……除此之外,你什么也管不了。」
战争爆发后,Miró来到诺曼底的瓦朗日维尔(Varengeville),并住进了建筑师保罗.内尔松的家里,他在那里创作了廿三幅星座系列画作。这些画于1941年在蒙特洛伊(Mont-roig)完成。他在美国、巴黎和Barcelona逗留之后,于1955年又回到马略卡 (Mallorca),一直住到五0年代末,都在约瑟夫.路易塞特(Josep Lluis Sert)为他修建的画室里作画。Miró非常希望艺术能愈来愈大众化,并且为人民所接受,所以他投身于制作陶瓷画。在1958年,他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绘制了「月亮」与「太阳」两幅壁画,也因此使他荣获古根汉(Guggenheim)基金会奖。在六0年代和七0年代,他常常和他的朋友约瑟夫.罗伦斯.阿蒂加斯(Josep Llorens Artigas)(Miró曾和他一起制作哈佛大学的陶瓷壁画)合作在全世界创作并巡回展出。
在绘画创作方面,Miró始终认为:人物和色调必须予以简化,唯有如此才能更生动,并且产生尽情延伸的想象生命,使画中人物无论是黑人、白人、中国人或非洲人,都更为接近。值得一提的是,Miró先后在巴黎和Barcelona建立了Joan Miró基金会。之后,更在伦敦、苏黎士、慕尼黑、Madrid、佛罗伦萨、西那、米兰、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东京、京都、大阪、México 城和Caracas也都建立了这种基金会。Miró一面接受人们对他的采访和敬意,一面又孜孜不倦一如既往地继续作画:时而作版画,时而作陶瓷画,时而作雕塑,时而作大型装饰壁画。
1983年圣诞节,他溘然长逝,享年90岁。
-----------------------------------------------------------------------
1. 俄国画家(1866-1944),抽象画派的先锋代表,有关理论作品有: Punto, línea, plano (1926), Reflexiones sobre el arte abstracto (1931);画作有: Cuadro co ntres manchas (1914), Ligereza flotante (1927), Trece ángulos rectos (1930)及Serenidad (1938)。
2.荷兰画家(1872-1944),作品有: Composición en rojo, amarillo y azul (1921), New York City (1942)及Broadway boogie-woogie (1942-1943)。
3.法国画家(1891-1976),先后参与达达派及超现实主义,作品有: Pareja zoomorfa (1933), Europa después de la lluvia (1941)及Cementerio de pájaros (1953)。
4.比利时画家(1898-1967),超现实主义画家,作品有: el jugador secreto (1927), La memoria (1938), El maestro de escuela (1954)及Mundo maravilloso (1962)。
5.德裔法国画家(1887-1966),曾先后参加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