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怪别人在危难过后才赶来帮忙,或影射别人做了不合时宜的事。
Ya he clavado la punta con una piedra llegas tú con un martillo...?A buenas horas, mangas verdes!我已经用石头把这个钉子头敲进去了,这时你倒拿着锤子来了,来的正是时候啊!
这句俗语要追溯到十五世纪末,费尔南多国王及伊莎贝尔女王成立了圣兄弟会(Santa hermandad),这是一种类似警察的行业,其作用是在惩治发生在城市周边的罪行。圣兄弟会最大的特色就是总在事后出现,所以很多当时的文学作品都以 圣兄弟会作为讽刺的对象。当然他们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穿着袖子是绿色的制服。
a cada cerdo le llega su San Martín 每只猪都有等到自己的圣马丁
对每个人来说最后的审判时刻终会到来,意在说明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迟早会有付出代价的一刻。就如同猪的命运注定是被屠宰一样(虽然猪从不做坏事,相反做尽善事)。
每年的11月11日是圣马丁节,对于西班牙人来说这个节日一过天气就要凉下来了,作用类似中国的立冬,到了腌制腊肉的时节。所以圣马丁节历来作为大量宰杀猪的开始。
No merece la pena que contestes a sus ofensas; déjalo: a cada cerdo le llega su San Martín.根本不值得去理会他对你的侮辱,善恶终有报。
a dos velas 穷得只剩两根蜡烛
Tengo que reducir los gastos, porque a final de mes me quedo siempre a dos velas. 我必须要缩减开支了,每到月末我都穷得叮当响。
这个俗语的出处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在古代所有非法赌博活动都要在黑暗中进行。庄家会在面前点燃两支蜡烛,为了能数清筹码。如果某位玩家可以赢光庄家,那么 就说“庄家输得只剩两支蜡烛了。”其二是:在弥撒结束之后,教堂通常只留两支点燃的蜡烛在圣殿,所以两支蜡烛就用来形容穷得连照亮屋子的钱都没有。其三 是:口语中人们把孩子脸上挂着的鼻涕叫做“蜡烛”,因为非常形似滴下的蜡油。
a la tercera va la vencida 第三次就成功
当第三次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成功。
Sus dos matrimonios anteriores fracasaron; vamos a ver si la tercera va la vencida. 他的前两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我们来猜猜第三回是不是能不能成功。
该谚语的出处很有可能是古罗马式摔跤或其他类似竞技项目,在这些比赛当中一方获胜的条件是将对手三次击倒在地,所以三次触地演变成了庆祝活动。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中世纪的骑士比武,骑士骑马疾驰,将手中的长矛穿过比赛设置的三个圆环中,圆环的直径一个小过一个,所以能穿过最后也是最小圆环的骑士将获得比赛的胜利。另一种说法是出于古罗马时期军队的列阵方式。军队的第一排往往是受训练最少最没有战斗力的pilati和veliti,手持轻武器; 第二排是更加具有威胁力的手拿长矛的bastati;第三排都是经历过上千场战役的老兵triario,所以拉丁文当中有谚语ad triarios ventum est,直译过来就是第三排决定一切。
a la vejez, viruelas 老年人长青春痘
年轻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反而到年老时已经错过时机却偏偏要做。
Ya ves. Felipe toda la vida soltero y ahora que tiene setenta y cuatro a?os va y se nos casa...A la vejez, viruelas. 你瞅瞅,菲利普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现下74岁倒要结婚了,真是老树发新芽。
现在天花(Viruela)是小孩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而在十五、十六世纪人们把青春期的粉刺和暗疮也成为viruela,所以这个词就成为了年少的代名词。
a punto de caramelo (estar, quedar, dejar) 焦糖时刻
Puedes meter ya a la ni?a a la cuna. Mira, ya se está quedando dormida, se le cierran los ojos: está a punto de caramelo.你看现在孩子已经睡着了,眼皮沉得都抬不起来了,现在是把她放进摇篮的最佳时机。
厨师们公认最考验厨技的两项手艺是煎鸡蛋和熬焦糖。何时让焦糖离火是非常难以把握的,熬的时间太短,焦糖中水分过多,颜色太淡;熬的时间太长焦糖容易糊,颜色太深。所以用焦糖离火的时候来比喻做事的最佳时机恰如其分。
a Zaragoza o al charco
这个直译为“要么去萨拉戈萨要么去水坑”的奇怪谚语用来强调某人已经下定决心,或者形容某人非常固执。
Yo estoy seguro de que el culpable fue él, digan lo digan y por mucho que me intenten convencer de lo contrario. Ya sabes cómo soy: a Zaragoza o al charco.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确信他需要为此事负全部责任。你是知道我的,我要是决定了什么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该谚语出自一个非常著名的阿拉贡地区的故事:一个阿拉贡人走在通往萨拉戈萨的路上,一个路人问他:“你要上哪儿去?”阿拉贡人回答他:“我要去萨拉戈萨。” 路人打断他:“如果上帝允许的话你是会到萨拉戈萨的。”阿拉贡人有些恼火,答道:“不管上帝允不允许我都要去萨拉戈萨!”这句话冒犯了上帝,于是上帝化身成人的样子出现在他身边,问了他相同的问题。阿拉贡人仍旧重复了相同的回答:“不管上帝允不允许我都要去萨拉戈萨!”上帝一怒之下把阿拉贡人变成了青蛙, 扔进了路边的水坑里。一段时间以后上帝心有不忍,于是又把他变回人形。为了考察他是否吸取了教训,上帝又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要去哪儿?”这次的回答改变了:“要么去萨拉戈萨要么去水坑!”
adonarse/vestirse con plumas ajenas 用别人的羽毛来装饰自己
使用别人的东西好似是自己的一样,尤其指抄袭文章。这句话当中的羽毛(pluma)扮演了双重角色,其一是用作装饰的羽毛,其二是用来写作的羽毛笔。
No cabe duda de que es un gran orador, pero lo sería aún mejor si no se adornara tanto con plumas ajenas, porque siempre mete, sin citar las fuentes, una frase por aquí, un fragmento de una novela por allá, un poema por el otro lado...他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演说家,但是如果他能够不“借用”那么多别人的羽毛来装饰自己的帽子就更好了。他总是从这儿抄一句,从那个小说里借 一段儿,却从来不提出处,都当作他自己的。
这句谚语极有可能出自伊索寓言中“孔雀和乌鸦”一篇:一只乌鸦用孔雀的羽毛装扮了自己,然后照孔雀的样子在孔雀中四处奔走炫耀, 傲气十足地认为自己是个儒雅之士。孔雀识破了它的真实身份,嘲弄、讥讽之声接踵而来,一群孔雀围上来把它的装扮连同它本身的羽毛拔得一干二净,那副模样可真够吓人的了。乌鸦想重新回到同伴中躲避,但却被其同伴拒认,并把它赶出了家门。
afeitar un huevo en el aire 给空中的鸡蛋刮胡子
极端小气,只要能够省钱就无所不用其极。
Antonio no sale nunca al cine para ahorrar, jamás come fuera, compra lo más barato que encuentra. Vamos, que afeita un huevo en el aire. 为了省钱安东尼奥从来不去电影院,也不从在参观吃饭,只买最便宜的东西。看吧,就是打一只鸡蛋他也要用刮胡刀刮干净。
想象一下一个如何“节约”的人才会拿着刮胡刀试图从鸡蛋壳里刮出最后一滴蛋液。这还不够,为了能刮得更干净,他还懂得利用重力把鸡蛋壳抛上天再刮。
al freír será el reír
这个谚语形容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不要在结果到来之前过早高兴。
Está muy contento porque hasta ahora ha aprobado todos los exámenes y ya se cree que ha pasado el curso, pero nos quedan todavía los finales: al freír será el reír.因为到目前为止他通过了所有的考试,所以他高兴得有点过头,居然以为学期已经结束。可我们还剩下期末考试没考呢,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这句谚语看似是另一谚语的前一半:al freír será el reír y al pagar será el llorar,(炸东西时候笑,付账时候哭)意思是当你准备食物、享受食物的时候一切都很美好,但当要付帐的时候心情就不同了。
但是,人们更多是把这句谚语的出处归于一个故事:一个小偷偷了一只平底锅,因为锅底已经漏了,所以主人发现锅被偷时放过了小偷,并且对他说:等你炸东西的时候就该乐了!(al freír será el re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