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明在西班牙共有三个中心:科尔多瓦、塞维利亚和格拉纳达。这几个
城市和地区各有各繁盛和称霸的时期,它们大放异彩的时期大致如下:
科尔多瓦:756-1010年
塞维利亚:1010-1248年
格拉纳达:1248-1492年
阿拉伯人于10世纪在西班牙建立的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多被人们公认为阿拉伯
文明在西班牙达到的巅峰。然而,摩尔人的知识成就则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达到鼎
盛,正是在这段时期,知名哲人摩尔人阿威罗伊(Averroës)和犹太人迈蒙尼德
(Maimonides),给欧洲文化留下了他们的印记。多亏阿威罗伊,亚里士多德的知
识在中世纪才能传遍欧洲。
仔细检视这三段时期有助于澄清当时的情况。首先是756年至1010年的科尔多
瓦时期。阿拉伯史学家提到科尔多瓦时满是溢美之词,令人难以分辨事实与想象,
尤其是在统计数字方面:人口、房屋、清真寺、公共浴室,甚至后宫佳丽的数目都
是一团混乱。阿拉伯人和早期西班牙征服者一样,毫不在意统计数字精确与否,只
要超过几百几千,对他们都像天文数字。尽管如此,如今留存在科尔多瓦、塞维利
亚和格拉纳达的摩尔遗迹,可以证实这些城市远比当时西班牙或任何欧洲的基督教
城市人口更多,更繁华,艺术上也更辉煌。
阿拉伯史学家公认科尔多瓦是“世界的瑰宝”,可是一谈起确切数字,即便他们
之间也众说纷纭。或许,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取其平均值。以下是马卡里归纳的一份
阿拉伯统计数据调查:
有史学权威估计,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时期,城里有490座清真寺,但在这
之后,此城还在继续扩大。另一位作家计算的结果是471座。一名当地人说城里城
外的浴场共计3000间,但也有人说总共只有700间。
无论如何,本·赛义德(Ben Said)根据本·哈扬(Ben Hayyan)及其他当时在繁
荣的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生活的史学家的说法,得出的数字为:城市一般人家共11.3
万户,官员、廷臣、军事领袖等则约为该数量的一半或略多一点。
最繁荣时期的清真寺总数从未超过700,浴场也未逾900。不过,他提到曾读到
古老的史书记载,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在位时,城里有30万户房屋和877座清真
寺。而巴克里(Al-Bakri)估计的清真寺数字则少得多,只有477座。
另一位摩尔人作家向读者保证,他亲自走访,算出城里共有20万栋房屋。当代
的西班牙史学家克劳迪奥·桑切斯-阿尔沃诺斯(Claudio Sánchez-Albornoz)在他的
大作《穆斯林西班牙》(La España musulmana )中收集了许多这样的古老文件。
他认为10世纪科尔多瓦的人口约50万,绝对是西欧最大的城市。
杰出的当代英国史学家威廉·C.阿特金森(William C.Atkinson)对科尔多瓦的
壮观建筑统计如下:“贵族和统治阶级的豪宅5万,清真寺700座,公共浴场900
间。”黎巴嫩史学家爱德华·阿提耶(Edward Atiyah)认为科尔多瓦有300间公共浴
场是很可信的。几乎所有史学家都提到哈卡姆二世哈里发时代(961-976年)科尔
多瓦的图书馆有40万卷书(手抄本)。
这座知名的图书馆可能有二三十万卷书(而不是二三十万种不同的书)。其中
许多只是某本书的一部分,今天若要印出来可能就是五页至十页的篇幅。此外某些
书也可能有几百个复本,譬如《古兰经》。至于科尔多瓦的人口,至多为25万。穆
斯林经济能否供养一个比这规模更大的城市,有待商榷。
向来可靠的西班牙史学家马达里亚加(Salvador de Madariaga)曾提到,在安
达卢西亚一个较小的宫廷里,“就有5000架织布机,织出从织锦到丝绸到羊毛和棉
布的各种布料”,接着他又说:“一个小邦的总理书房就有40万卷图书,而加泰罗尼
亚里波尔(Ripoll)闻名遐迩的基督教修道院,却仅有192卷藏书,还扬扬得
意。”上面这些数字未必确实;但无论统计数字如何,科尔多瓦是10世纪西欧最
大、最富裕、最文明的城市,应毋庸置疑。主要大街都铺装了路面,还配有照明。
城里有许多频繁使用的公共浴场。山区的水通过长长的输水道引到城里,再用铅管
输送到全市各区。科尔多瓦也有许多美丽的房屋、精致的清真寺,在独一无二的图
书馆里还有极多的手抄本藏书。只有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能与之媲美。
科尔多瓦也是中世纪欧洲的科学中心。重病或需要开刀的基督教国王和贵族都
会来科尔多瓦求医。这里的外科医生会使用麻醉药,据说也多次成功进行了白内障
和脑部压力的手术。医学、植物学、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地理和希腊哲学,
科尔多瓦学者擅长的领域还不只这些。代数几乎全是由摩尔人发明,球面三角学亦
然。他们还把阿拉伯数字带到欧洲,这些数字比笨拙的罗马数字更容易使用,在数
学上的进步几乎堪与腓尼基人在语言上使用音标字母的功劳一样大。他们还让数字
有了位值,也最先使用十进制计数法。阿拉伯对欧洲数学的另一贡献是零的概念,
虽然一般认为这个概念最先源自印度。
科尔多瓦城是繁荣的经济和农业中心,四周有数个具一定规模和重要性的城
市:距离16英里的阿尔莫多瓦(Almodovar),25英里的莫瑞德(Mored),19英
里的阿尔科泽(Alcozer),要走两天的盖菲克(Gafek),36英里的埃西哈
(Ecija), 走 路 两 天 距 离 的 巴 埃 纳 (Baena), 36 英 里 的 埃 斯 特 波 纳
(Estepona)。科尔多瓦附近“有3000多个村庄,全都有清真寺”。四处都有农场,
因此科尔多瓦的市场充满了食物、水果、服装、药物、形形色色的手工制品、珠宝
和被史学家称为“来自遥远未知国度的奇珍”的进口商品。
根据阿拉伯史家说法,早在欧洲各地有大学之前,科尔多瓦就已开设了大学;
这个城市还号称有70座图书馆和许多书店,世界各地的手抄本都有。科尔多瓦可能
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912-961)统治时期登峰造极,这位君主常被称为“正义
者”(the Just),也是他建立了哈里发国。犹太人和阿拉伯知识分子沉醉在希腊的
学问里,西班牙的基督徒也常去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宫廷。当时对艺术的赞助留下
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纪念物,就是离科尔多瓦不远的麦迪纳·阿萨哈拉宫。麦迪纳是
阿拉伯语“城市”之意,阿萨哈拉则是这位哈里发最宠爱的妃子,宫殿就是为她而
建。根据亲眼见过的人对这座宫殿及其花园的描述,它比鼎鼎大名的清真寺更教人
赞叹。
我上回见到这美丽宫殿的遗址,是在一个酷热的八月天。我们穿过科尔多瓦狭
窄的街道朝乡间去,空气凝滞不流通,只见到黄色的教堂、白色的房屋、小小的绿
色露台,还有处处可见的莫札勒布格子框架。载我的司机是个老人,由外观判断,
他的车年纪恐怕和他一样大。他是典型的科尔多瓦人,自豪、正直、热情,活在对
过去英雄事迹的回忆里。他为车子致歉:“我在1929年买了这辆车,1936年我准备
换车,可是内战爆发,此后就再没可能换更新的车了。西班牙汽车价格昂贵,我只
能继续开这辆车直到它报废为止。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得靠它谋生。我细心保养
它。”
我们远离最后几栋灰红屋瓦的低矮白屋之后,乡间景观如扇子般在我们面前展
开,包围城市的山坡在我们面前浮现。路上点缀着梧桐和白杨树,岩石处处,田野
生着灰色调的草丛。干涸的河床生着夹竹桃和柽柳,微风拂面,把混杂淡淡动物粪
便气息的干叶香气吹入车里。一朵孤云就像白色的羽毛一样,逗弄头上的天空。我
们离开干道向右转,朝其中一座山丘而去,拖拉机在附近的田里犁地。
那老人大气地把手一扬:“这附近全都像这里一样,一路到塞维利亚或格拉纳
达都是拖拉机,农场工人找不到工作。安达卢西亚的土地被分割为巨大的庄园,一
如500年前。我们的生活和在天主教国王时代是一样的。”
老车气喘如牛地攀上山顶,突然停下。在我们脚下左方是科尔多瓦的整个山
谷,在太阳下像花朵般绽放。人和历史奇妙的混合就在这些满是岩石的旷野中扎
根,这些圆形的山丘,远方那座城市则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旁闪耀。这里是阿卜杜
勒- 拉 赫 曼 三 世、 伟 大 的 诗 人 贡 戈 拉、 犹 太 哲 人 迈 蒙 尼 德、 阿 尔 曼 萨 尔
(Almanzar)和马诺莱特-科尔多瓦等等许多人的家。
我们在那圆丘的山脊上伫立了片刻,天空柔和晴朗,下方有一些坍塌的墙,在
它们上方,山坡之上,则有一些槲树、禾叶栎和橄榄树。蟋蟀恬然自得地大声高
歌,空气中充满了轻微的震动。